冬季低温环境下,透水砖内孔隙结冰膨胀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,它对砖体结构的破坏不容小觑。
金彩汇当气温降至冰点以下,透水砖孔隙中的水分会凝结成冰。由于水变成冰后体积大约会膨胀 9%,而透水砖的孔隙空间相对固定,这就产生了一股向外扩张的巨大压力。对于普通的混凝土透水砖而言,这种膨胀力初期可能只是导致砖体表面出现细微裂缝,这些裂缝沿着孔隙的分布方向蔓延,使得砖体的整体性开始减弱。
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,情况愈发严重。小型裂缝不断扩展、相互连通,进而形成较大的裂缝,严重破坏砖体的结构强度。原本紧密排列的骨料颗粒,在裂缝的切割下逐渐松散开来,砖体的抗压能力大幅下降。以城市人行道上常用的透水砖为例,经过几个冬季的冻融作用,有的砖体边角处会出现明显的崩裂现象,行人行走其上容易绊倒,不仅影响使用体验,还带来了安全隐患。
金彩汇从材料特性来看,陶瓷透水砖相较于普通透水砖在抗冻胀方面有一定优势。陶瓷材料的内部结构更为致密,孔隙分布相对均匀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冰膨胀带来的压力。即便如此,在极端低温且频繁冷暖交替的气候条件下,陶瓷透水砖也难以独善其身。
金彩汇为了减轻这种破坏,在透水砖的生产环节可以采取一些措施。一方面,优化砖体的孔隙结构,设计合理的孔隙大小与连通方式,使水分在结冰时能够有一定的空间缓冲,不至于产生过于集中的膨胀力。例如,采用双层孔隙设计,外层大孔隙用于快速透水,内层小孔隙储存少量水分并在结冰时起到缓冲室的作用。另一方面,在原料中添加适量的抗冻剂,增强砖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,降低冰与砖体之间的黏附力,减少冰膨胀对砖体的撕裂破坏,确保透水砖在寒冷冬季也能维持较好的结构稳定性,发挥其透水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