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材料选择与配比入手。选用抗冻性好的水泥至关重要,比如硅酸盐水泥,其水化热相对较高,在低温下能持续产生一定热量,有助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,降低受冻风险。同时,优化配合比,适当增加水泥用量,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,减少孔隙率,能增强抗冻性能。还可掺入适量的引气剂,引入微小气泡,这些气泡在混凝土受冻时能为冰晶膨胀提供缓冲空间,避免因内部应力集中而开裂。
施工过程的管控也是关键环节。浇筑时,尽量选择在白天气温较高时段进行,一般建议温度在 5℃以上。若无法避开低温时段,则要对原材料进行加热,例如加热水,水温不宜超过 60℃,防止水泥“假凝”,确保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 5℃。振捣务必密实,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,让其均匀包裹钢筋等增强材料,形成坚固整体。
养护阶段不容忽视。浇筑完成后,立即用草帘、棉被等保温材料覆盖,条件允许的话,搭建简易暖棚,棚内放置火炉、电暖器等加热设备,维持棚内温度在 0℃以上,避免混凝土过早受冻。采用蓄热法养护,利用混凝土自身水化热,结合外部保温,减缓热量散失。对于井壁等关键部位,还可涂刷养护剂,形成保护膜,减少水分蒸发,防止干缩裂缝。
日常维护同样不可或缺。入冬前,对检查井进行全面检查,填补已有微小裂缝,防止水分渗入在低温下结冰膨胀。在检查井周边做好排水,避免积水长时间浸泡,因为土壤含水量过高,冻胀作用会对井壁施加巨大侧向力,导致裂缝产生。通过以上从材料、施工到维护全方位的措施,方能让水泥检查井安然度过寒冬,保持良好状态。